•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安徽高校

第32个教师节专题报道之二史学彬古稀老者的师院情怀

时间:2016年09月10日 信息来源:阜阳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新闻中心讯】

  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图书馆一楼有这么一个小天地,里面挂满了书法作品,一位老者缓缓踱步而来,慈眉善目,与人说话时,声音充满着慈爱。

  史学彬,1944年生,中共党员,安徽阜阳市插花镇人,阜阳师范学院研究馆员,文化部评定的正高级教授。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省学会常务理事、省书协会员等职,2004年,退休后,连续四届当“大学生书协”义工教员,九年春节义务写春联,送字画近1000幅。

  与图书馆在一起的岁月

  “回到学校学习最前沿的理论,以专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1969年于武汉大学毕业后,史学彬被武汉军区政治部特招入伍,历任班长、排长、代理副政指、团部报道员、地委党校教员,谈及印象,史学彬笑着说道:“当时在学校内学习的是图书馆管理,专业不对口,总觉着空落落的。”

  1978年,阜阳师范学院建立,史学彬毅然向领导申请到学院负责图书馆工作。

  从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到阜阳师范学院,那时候的图书馆工作格外艰苦,馆舍破旧,藏书少。但史学彬仍然投身于图书馆工作,不断参考图书馆建设管理的专业教材,并且回到武汉大学,学习最前沿的理论,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史老的手中,破旧的图书馆变成崭新的大楼。那时的史老馆长与学院的领导们到北京、上海、无锡、合肥等地考察,从初步考察到筹建的招标定股,史老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早年的图书借阅多是手工登记操作,在史老先生担任馆长期间,较大的工作则是从手工到现代化的借阅工作的转变,将20万册图书编入计算机数目,再到开放,也是一个大工程。

  在史老先生2002年所作的《题阜阳师院新图书馆落成》中提到:

  “想你青丝被霜染,盼你长了老人瘢。

  等你脚步太蹒跚,问你知我苦辣甜。”

  2002年图书馆新馆舍建成,入馆工作时,史学彬34岁;图书馆建成时,史学彬已58岁。

  这位老先生告诉记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见证了图书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也是一种愉悦。

  退休后的怡然自得

  进入清河校区图书馆一楼的大学生书法协会活动基地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挂满基地的书法作品。

  “退休了以后,卸了职务,一身轻松,思维有了一个转变方式。”老先生摩挲着水杯说道。

  史学彬对党始终抱着感恩之心,生前父逝,幼悲苦,靠史母和养父抚养成人,仗共产党培养成才,“当初能上大学,全靠党资助的助学金,才能让我学习理论知识。”史老先生缓缓的说着,“这也影响了我,想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0年,喜爱书法的史学彬促成了当年秋季的书法协会,第一期报名的成员就有80人。

  书法协会的课程安排分为大课与小课,大课则是史学彬亲自给学生讲解书法的来历与流变,小课则是在一层的活动基地分批练字,“书法,关键还是在于练。”史老馆长说道。除了授课,史学彬还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好的基础的学生挑出来当小教员,三、五个人组织起来进行分散式教学,‘教学相长’,这样互动起来,形式也活泼。”

  从2010年到2016年的6年间,史学彬所带领的大学生书法协会成员已近千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俨然成为了史老先生的行事标准,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不管是书法协会的活动还是其他活动,史老先生都无偿支持,“写字一直写下去,送字也一直送下去。人家快乐,自己也快乐。”史老先生笑呵呵地说道。

  四十余年摩贴临池不辍,五件书作获“中国书画艺术”银奖,行书《岳阳楼记》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大赛优秀奖,楹联获阜阳电视台2010年大赛一等奖,五次举办个人书画收藏展。

  若是说白日,史老最爱练书法。那么晚上,史老最爱的莫过于放风筝,这项活动他已经坚持了十年之久。史老曾任阜阳市风筝协会的常委,光学放夜光风筝就学了3年,史老一般在阜阳市文峰公园或者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的篮球场放风筝,风筝也成为了同学们寻找史老的标志。

  画画、写字、放风筝,史老先生在退休的日子里,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身心获得愉悦。  

  岁月的斗转星移,默默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从曾经的年轻帅气到如今的年过古稀,从曾经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华发萧萧,悠悠几十载,史老先生用属于自己的笔墨在师院的书卷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用独特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师院故事。(大学生通讯社  谢子涵)

上一篇:第32个教师节专题报道之三徐悦坚守如一,弹奏师爱的音符
下一篇:第32个教师节专题报道之一王宪菊坚毅如菊,花之隐逸者
(作者:佚名 编辑:阜阳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