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安徽高校

榜样的力量•教师篇丁祥珍永葆红色基因 传承优良家风

时间:2021年02月26日 信息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丁祥珍,男,中共党员,我校文学院退休教师,学校五老报告团成员。多年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桃李芬芳;从来宽厚包容、和善友爱,不计个人得失,唯求诚信做人。对于丁祥珍一家来说,“教师”和“师德”,早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和职业要求,更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传承不息的家风。丁祥珍个人的处事原则、做人品格早已成为每位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和相依相守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的价值追求。

不忘初心——我是党的孩子

“我是党的孩子,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我。”1946年出生的丁祥珍出生在淮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童年时便经历了家国的苦难,四岁丧母,十二岁丧父。自小没了双亲的丁祥珍靠着党和国家的资助完成了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学业。“我出生在一个贫下中农家庭,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就是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没有党也就没有我。”在丁祥珍的胸前,总是带着一枚暗红色的党徽,这枚党徽陪伴着他走进军营,再走上讲台,走过了大半辈子。“这是我入党以后的第一枚党徽,党旗和党徽是我此生用生命维护的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我平时最喜欢唱的歌曲,因为这两首歌寄托着我对党的无限深情,是党养育了我,更锻造了我,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为党育才——我是一名教师

“教育是改变我们家庭和社会的大事。”在丁祥珍眼里,老师的责任在肩,因为他们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我是一名教师,即使因为年龄的原因,退下来后没有办法再讲授专业课程知识,但是我依然要讲好当今的形势与政策,讲好我们的党课。”作为五老报告团的一名成员,丁祥珍在退休后虽告别了热爱的三尺讲台,但依然活跃在校园,他始终坚持为在校学生每学期上一次党课,多年来从未间断。丁祥珍的老伴、儿子、儿媳都是共产党员,他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到对家庭成员的严格要求上,让整个家庭充盈着正能量。“我的儿子、儿媳现在也在从事教育工作,一个是体育教练,一个是硕士生导师,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以学生和教学为第一位,因为他们是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熔铸的是新时代的中国魂。”

诚信厚道——我是一名父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今的人们总是想着要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但是财富总有用尽的时候。我能留给孩子的物件不多,热爱国家、诚信厚道、宽容善良是我们的家训。我认为这是我作为一名父亲,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在丁祥珍眼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红色的精神传承才是真正的传家宝。“我对我家里孩子的要求是每个人都要看这本书——《我们的祖国》,牢记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我对我的外孙女还有孙女说这本书至少要看两到三遍。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那么悠久、那么辽阔、那么光荣、那么伟大、那么文明,爱国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在丁祥珍的家中,客厅里、书房里到处摆放着时常翻看的书籍,生活上崇尚勤俭的丁祥珍对读书看得很重。“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要教书育人,首先自己要严格修身。《弟子规》《群书治要》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我经常翻阅,受益匪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的党性锤炼给予了他家风建设的丰厚养料。丁祥珍常常告诫晚辈要不忘初心,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丁祥珍的眼里,家庭的前途命运更是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但爱党护党为党的情怀已深植于心,红色的基因将在他和他家庭的血脉中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丁祥珍在为学生记者介绍家中的六位党员)

(撰稿:特约记者 张香萍 学通社记者 黄色芬 孙乐冉;审核:党委宣传部 金再华)


上一篇: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张焕明教授当选为蚌埠欧美同学会蚌埠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作者:佚名 编辑:安徽财经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